中国国内已经形成完备的产业,在封测和LED设备领域,国产替代化比例逐渐升高;但在技术要求苛刻的领域,目前还主要依赖进口设备。
高端制造设备的乏力与中国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不相匹配,2015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约49亿美元,占全球市场14%,而2015年中国国内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的销售额约为38亿RMB,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份额不足2%,基本处于可忽略的境地,的尴尬处境急需转变。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也正经历着“四大挑战”。
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
以光刻机为例,光刻机中的核心镜头部件主要来源于日本的NIKON、德国的Zessi,现实情况,美日的盟国既可以购买高科技半导体产品,也可以购买高科技半导体设备及核心零部件。
一直以来,美国等发达国家对中国高端技术的引进都保持封锁态度,中国等非盟国团体虽然可以购买设备和技术,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会被列入禁运名单,一般只会允许落后两代左右的技术登陆,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进口难度可想而知。
短期内,核心部件技术突破并不现实,那么通过外交干涉来解决核心部件进口问题将成为关键,如何处理中美、中日等复杂的国际关系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大挑战。
巨头垄断,设备推广面临挑战
相对于国产光刻机的步履维艰,国产氧化炉、刻蚀机与薄膜沉积设备已初现活力,国产设备正逐渐打入中芯国际、华力微电子、三安光电、武汉新芯等大陆一线厂商。